之后是棕熊,棕熊是熊科动物下拥有亚种最多的物种,它有多达20个亚种,其中最大的亚种科迪亚克棕熊的体型与北极熊不相上下。虽然棕熊的亚种分布和体型差异较大,但是它们的食性基本相似,都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占比超过了60%,剩下的40%为肉食,构成以鱼、昆虫、啮齿类动物以及有蹄类动物为主。

除了北极熊和棕熊的肉食占比还能过50%外,其他的熊就差得远了,亚洲和美洲黑熊的植物性食物占比高达95%,肉食占比只有5%左右,眼镜熊虽然是美洲最大的食肉动物,但是其植物性食物占比在93-95%之间,肉食仅占3-5%,值得一提的是眼镜熊偏爱凤梨科植物的果实,占比达到了50%以上。马来熊是现存最小的熊科动物,它的食谱中肉食占比要高一些,达到了90%左右,但是这些肉食是指昆虫,马来熊会取食超过100种昆虫,正是因为如此,它的舌头非常的细长,比较利于舔食昆虫。懒熊与马来熊的食性差不多,在水果成熟的季节,其肉食和素食的占比是1:1,不过肉食中大部分也是昆虫, 而且懒熊对蚂蚁和蜜蜂情有独钟,在其他的季节,懒熊主要以昆虫为食。

(马来熊细长的舌头)

最后就是大熊猫了,大熊猫的食谱中竹子占了99%,剩下的1%以鼠类等小型动物为主。看完了这8种熊的食谱,我们就会发现,大熊猫素食占比并不离谱,因为有多种熊的素食占比超过了90%。不过,像大熊猫这样主要以竹子为食的熊几乎没有,因为素食占比较高的熊,它们采食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大熊猫为什么主要以竹子为食?

大熊猫以竹子为食并非意外,而是必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个原因:

01 对于动物来说吃素是常态

首先,通过我们对熊科动物食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熊科动物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的占比都非常的高,这就意味着熊吃素食本就是常态。而竹子也是植物的一种,所以大熊猫吃竹子其实与其他熊吃植物是一个道理的。

02 不同熊对食物的选择取决于环境和自身

我们以眼镜熊为例,它是美洲最大的食肉动物,但却有着高达95%的植物性食物占比,这是因为眼镜熊生活的环境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雨林中最多的是植物,所以相比较其他的食物,植物更容易获取。其次,眼镜熊虽然体型大,但是它的移动比较缓慢,体型比较的臃肿,灵活性较差,与同生境的美洲豹比起来,要逊色很多,在捕猎其他活物时,其自身的能量消耗甚至超过了食物能提供的能量。

而大熊猫也是一个道理,它们生活的竹林中几乎没有大型的食草动物,捕猎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消耗又大于猎物提供的能量,所以,它们选择了静态、大量进食低营养、粗纤维的竹子。

03 演化方向所致

大熊猫与其他熊科动物早在800万年前就已经分开演化了,在当时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体型很小(像如今的狐狸一样),独居且食肉,但是小小的体型在当时猫科动物崛起的前提下已经不具备竞争性。所以,大熊猫的祖先逐渐地提升了植物性食物的占比。但是仅提升植物性食物的占比只能减少与其他食肉动物的竞争,并不能让自己更安全,所以,始熊猫开始向高海拔的山上迁移,因为当时的大型猫科动物(主要是剑齿虎亚科下的成员)大都生活在平原地带。就这样,大熊猫祖先开始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高海拔的山上猎物的丰度也会降低,所以,慢慢的大熊猫食物中植物性食物的占比就成了主要,为了让自己不“馋肉”,大熊猫的TIR1基因也失活了,这样大熊猫尝不到肉的鲜味,也就对肉没有依赖性了。

总结

“熊都是吃肉的”是我们对熊的一个有偏差的认知,因为熊虽然都吃肉,但其实大多数熊的主要食物还是植物,弄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对大熊猫主要吃植物不例外了。而它相比较其他熊具有一定的狭食性是因为它所处的环境、演化的方向共同导致的。不过,大熊猫生活了超过800万年的事实看,它们的演化是成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