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修行生活 > 佛友投稿 >

南怀瑾: 佛教的布施学(9)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复有五种无上布施,何等为五?一,施如来则为无上;二,施众僧则 为无上;三,施法器则为无上;四,施父母则为无上;五,施王者失 位贫穷则为无上。如是施者,是上布施。 在这净施的原则下,佛说更有五种最有意义的

学佛有问必答,专家答疑、有问必答,点这进入>>

复有五种无上布施,何等为五?一,施如来则为无上;二,施众僧则 为无上;三,施法器则为无上;四,施父母则为无上;五,施王者失 位贫穷则为无上。如是施者,是上布施。 在这净施的原则下,佛说更有五种最有意义的“无上布施”,就是在做最了不起的事: 第一是“施如来”。要布施得道者,佛就是已经成道的人。 第二是“施众僧”。要布施一切修行者。 第三是“施法器”。要布施可以造就的人。 第四是“施父母”。要孝顺父母亲。 第五是“施王者失位贫穷”。王者失位、英雄末路、富贾破产,这种痛苦境界,非常人所能体会,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伸援手,帮他一把。中国历史上这种记载很多。 若施老人、孤独、病急,是大布施。若为王�,一向舍弃,系缚欲杀; 若诸急难,为救彼故,不顾自命,为舍财物,是大布施。施病人药,是 大布施。若于持戒具足众僧,随时施与,是大布施。施求智人,是大布 施。若施畜生有怖畏者,所谓熏胡乌鹿等畜,是大布施。若人贫急,施 随所须,是大布施。大仙当知,此为大施,常应正修。 讲了五种上施,接下来佛又列举了七种大施: 第一,救济孤寡老人、失养孤儿、病患急难和穷途末路者,是为大布施。 第二,有人触恼了帝王,关入大牢,若在今天社会,就是犯了官司,要枪毙了。在这种急难之时,不顾自己的身家危险,给他送钱,想办法救援,这是大布施。 第三,送药给病人,是大布施。我受我父亲家教的影响,一辈子都喜欢给人家吃药的,所以一年到头随时随地布施医药,减轻人家的痛苦。这里放了很多药,谁有病,给他一包。可有些同学吃了这么久的药,连药名都不晓得发心认识一下,光晓得享受,都是在消福! 第四,对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帮助他生活上的必需品和修行的道粮,这是大布施。 第五,帮助人读书求知识,修行求智慧,这是大布施。 第六,现在国际上都在提倡保护动物,保护濒临死亡威胁的动物生命,这是大布施。 第七,救人于贫急之中。贫,是贫穷;急,是急难。贫穷者固然要布施,一个人在急难时,不管他是贫是富,都要帮助他,这才是大布施。 (六)三种人亦有施福 若复有人,为他所遣,持物布施,即有净心,同得施福。若复有人,见他布 施,心生随喜,亦得施福。若人劝施,若人施物,如是等人,皆得大福。 以上所讲的前后各五种施、五种上施、七种大施,都是施主以自己的财物作直接的布施。接下来,佛讲有三种人虽然不一定布施自己的财物,但只要有“净心”,同样也会有施福:第一种,你受委托人之派遣,拿着他的财物去布施。你的发心、你的动机,出于和那个施主同样的“净心”,你也同样有布施的功德。 第二种,自己虽无能力布施,看到别人肯布施,由衷地感到高兴,或也尽己所能,助上一份,这也同样的有施福。不是像社会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鸡蛋里挑骨头,散布流言蜚语。 第三,劝人多做布施,同自己拿出东西作布施一样,都可以得到布施的福报。 以下进入佛学的领域,宗教性深一些了。 四、布施的福德果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共11页: 上一页567891011下一页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为什么有人也修布施,却得不到大自在?

刘国秀:略谈我从歌唱演员到虔诚佛教徒的转变

愚痴凡夫:学修干净、彻底的清净布施

胡卫红:爱是烦恼,还是要爱

布施的利益

何建明:金融危机与佛教智慧

寂静人:我对佛教因果及轮回的看法

杨曾文: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

方立天: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陈兵: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陈兵:佛法的心髓:自治其心

陈星桥:佛教的健康观

陈兵:以正戒约束心

孙立建:释“空”

布施街头乞人的心得

获得幸福的秘密

广行财布施是求取财富必经之道

从细节看你的出离心

人间佛教的慈悲观

布施一个微笑就有功德

获得幸福的秘密

文雨:淡淡的布施

冯冯居士:善有善报并非迷信

《邪淫而造成的五逆重罪与无间地狱》等佛教动画

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区别

校园,我把你呼唤(佛教诗作原创)

楼宇烈:浅谈佛教中的观音信仰

莲慈:超度的布施

何长华:坐禅漫谈

佛日: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曾琦云:论跨世纪佛教的六大走向

ZENDO:佛教徒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

改造命运四十八:方法之布施财物,利益众生

剑平:漫谈佛教与科学

佛教服务的人生观

放生布施求地藏王,妻子房子有求必应

我的布施三步曲

思齐:相随心转

常静:浅谈供灯的功德

越布施,越富有

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佛教戒律与社会道德

浮惠:关于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当代佛教放生的新思维:积极护生:以台湾为探讨中心

居士供僧须知

我眼中的台湾比丘尼

生活中的修持态度

学佛者要把快乐布施给人间

关爱生命:佛教反对堕胎的现代意义

布施路上多荆棘

回家之路

佛教般若的妙用

南怀瑾:佛说不清净布施

王菲广行布施结佛缘

微笑也是布施

越布施越富有---记碧桂园董事局主席

佛教徒婚庆礼仪参考

放生中的法布施

滴水于己恩,当以涌泉报

慈悲的真义

------分隔线----------------------------

上一篇: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一集)

下一篇:一位四川大学硕士生的学佛之路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忏悔业障

人生佛教语录

精进

六度万行

禅修

忍辱

布施

佛教义工

供灯

佛珠

烧香

传统香道

佛化家庭

修行笔记

入佛因缘

佛友投稿

往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