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湿,是外耳道炎的高发季节。尤其高考结束后,青少年长时间使用耳机娱乐(如追剧、游戏),更需警惕因此引发的耳部健康问题。

外耳道本身是一个温暖、潮湿的盲端管腔。夏季环境温湿度升高,加之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会封闭耳道,阻碍空气流通和汗液蒸发,导致局部温度、湿度进一步上升。研究表明,耳道温度每升高 1℃,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增殖速率可提高约 30%。这种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破坏了耳道皮肤表面的微生态平衡和物理屏障(如耵聍保护层),极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引发感染性外耳道炎。入耳式耳机因完全堵塞耳道,相比头戴式耳机或半入耳式耳机,更易加剧耳道内温湿度积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专业防护建议

1. 遵循「60-60」原则:

控制音量在设备最大音量的 60% 以下。

连续佩戴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之后应取下耳机,让耳道充分通风干燥休息。

2.. 严格耳机卫生: 定期(建议每周至少一次)使用 70%-75% 医用酒精棉片彻底擦拭耳机与耳道接触的部分(如耳塞头),杀灭可能附着的病原微生物。避免与他人共用耳机。

3. 优选耳机类型: 在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透气性更好的头戴式或半入耳式耳机。对于运动爱好者或易出汗人群,骨传导耳机是更安全的选择,它通过颞骨传递声音,不堵塞耳道,有效减少局部温湿度积聚。

4. 保持耳道干燥: 游泳、淋浴或大量出汗后,务必轻柔擦干外耳廓及耳道口。若感觉耳道内潮湿,可待其自然风干后再佩戴耳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持耳道干燥的滴剂(如含酒精成分),但切勿自行随意使用。

5. 避免物理损伤: 勿在佩戴耳机时用力掏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增加感染机会。

若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外耳道炎可能发生,请立即停止使用耳机并尽早就医(耳鼻咽喉科):

★耳道内持续性瘙痒、灼热感或明显疼痛(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

★耳道肿胀、堵塞感或听力轻度下降

★耳道有异常分泌物(水性、脓性或带有异味)

★耳周淋巴结肿大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通常包括局部清洁和抗生素/抗真菌滴耳液)是快速康复、避免并发症(如炎症扩散)的关键。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就诊。

科学使用耳机,清爽健康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