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朝(1271-1368年)
8.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拖雷第四子。元朝的建立者,1260年即位,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9年灭南宋,在位期间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但都遭到失败。
9.成宗铁穆耳(1265-1307年),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
10.武宗海山(1281-1311年),真金的次子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无嗣而崩后,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稳住了局势,海山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并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
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年),海山之弟。在位期间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
12.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年),爱育黎拔力八达嫡子。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推行新政,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1323年他在宫廷政变被杀。
13.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1328年),真金的长子甘麻剌之子。元英宗被弑后被拥立为皇帝,政治作为不大。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之子图帖睦尔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一般以其第一个年号而通称为“泰定帝”。
14.天顺帝阿速吉八(1320-1328年),也孙铁木儿之子。也孙铁木儿死后,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阿速吉八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15.明宗和世㻋(1300-1329年),海山长子。1328年被其弟图帖睦尔迎回元朝,1329年继位于漠北草原,在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在位仅半年。
16.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年),海山次子,和世㻋之弟。他是元朝唯一一位两次即位的皇帝,1328年10月16日战胜倒剌沙即位,1329年2月27日让位于其兄和世㻋被册立为皇太子,1329年9月8日和世㻋暴亡再次即位,1332年9月2日病逝,在位4年。
16.宁宗懿磷质班(1326-1332年),和世㻋次子。1332年10月23日,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奉遗诏拥立其为帝,由于年幼卜答失里太后临朝称制,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1332年12月14日,懿磷质班在大都病逝,年仅7岁,在位仅53天。
17.惠宗妥懽帖睦尔(1320-1370年),和世㻋长子,懿磷质班之兄。执政初期倒是想挽救元朝的颓势推新改革,可是治标不治本。在位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其在位36年,明太祖上谥号为顺帝。
(三)北元(1368-1388年)
18. 昭宗爱猷识理达腊(1339-1378年),妥懽帖睦尔长子,北元第二任皇帝。1370年即位,在位期间力图中兴元朝,重新起用扩廓帖木儿,击退明军北犯,但亦无法恢复中原,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19.平宗脱古思帖木儿(1342年-1388年),爱猷识理达腊之弟(《新元史)或之子(明朝史籍)。他在位时屡遭明朝攻击,最后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军击溃,出逃时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所杀。他死后“大元”国号不再使用,蒙古帝国的大汗亦不复有汉式庙号、谥号及年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